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?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什么意思

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?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什么意思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,以及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

  1. “公孙大娘舞剑手”,公孙大娘是何许人也
  2. “如公孙大娘舞剑”是形容什么的
  3. 公孙大娘舞剑的诗句
  4. 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,公孙大娘何许人

公孙大娘是唐朝初期的一位美丽漂亮的女子,她不但美丽漂亮,并且她的剑舞也是出类拔萃的。
她善于舞剑,整个国家没有一个比她剑舞厉害的,她在大街上舞剑表演的时候,观看的人把道路堵的水泄不通,一眼望去那是人山人海的,黑压压的一片。

有一次有一位官员看到怎么那么多人堵在这儿,把道路都给封死了,就派人前去查看,得知是公孙大娘在舞剑,这位官员便下车前去观看,看了不一会,就被公孙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了,等表演结束,便前去相邀到皇宫去表演。

公孙大娘答应了这位官员的请求,到了皇宫为皇帝表演时,皇帝对她称赞不已,称她是唐宫的第一舞人,无人睥睨,公孙大娘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,创造了多种《剑器》舞,如《西河剑器》,《剑器浑脱》。
这也表明了公孙大娘在剑舞方面的天赋。

据说当年的草圣张旭,就是因为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,一下茅塞顿开,练成了绝世书法。
大诗圣杜甫,也曾因观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,那时候的公孙大娘,一人一剑,每一步都挥洒出那豪迈的气势。

诗圣杜甫也曾为公孙大娘写过一首诗,题为《剑器行》,完全表达出了公孙大娘独一无二的剑舞: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
公孙大娘作为唐朝的第一舞人,人们对公孙大娘评价是极其高的。
因为公孙大娘舞术是独步天下的,她不仅把传统剑术发扬光大,更是在传统剑术的基础上创作了许多新的剑术舞蹈,相传草书的代表家张旭就是因为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剑之术,在书法上的造诣更深了一步,练成了绝世书法,成为一代草圣。

虽然公孙大娘身怀绝技,但却只能流落江湖,不能大富大贵,和平常人一样生活,最终只能慢慢老去,但她的技艺却是源远流长,影响了三圣,如果没有她我们就读不到杜甫的《剑器行》,如果没有她我们也看不到草圣的一个个飞扬的文字,也有可能看不到画圣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。

「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」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」中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写。

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,籍贯、身世不详,擅舞「剑器」,舞艺超群,常在民间献艺,极负盛名。
又多次被召入官,表演剑舞技艺。
是唐代见於记载中,既活跃於民闲,又闻名於宫廷的少数著名舞蹈家。

唐诗与史籍记载皆表明,公孙大娘表演的「剑器舞」,技艺高超,独具特色,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。
杜甫诗序说,玄宗时,高手云集的宫廷乐舞机构梨园、教坊、宜春院的「内人」(指宜春院中常为皇帝表演,技艺最高的乐舞艺人)和宫外供奉(类似宫廷以外的「特约演员」)中,只有公孙大娘的「剑器」「独出冠时」。
诗中又有:「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」句。
郑嵎《津阳门诗》描写唐明皇生日千秋节宫中举行盛大乐舞表演时:「公孙剑伎方神奇」,并自注:「有公孙大娘舞剑,当时号为雄妙」。
《明皇杂录》载,「上(玄宗)素晓音律。
时有公孙大娘者,善舞剑,能为「邻里曲」、「裴将军满堂势」、「西河剑器浑脱」。
遗妍妙,皆冠绝於时。
公孙大娘不仅舞技高超,而且擅舞多套「剑器舞」,除杜甫诗序中提及的「西河剑器」、「剑器浑脱」外,还有「裴将军满堂势」、「邻里曲」等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「裴将军满堂势」,想来是指根据裴旻将军独到的舞剑技艺改编的一部舞蹈,其间地位调动很大,满场飞舞,惊心动魄,是猛厉无比的剑舞。

晚唐郑嵎《津阳门诗》
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
㸌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

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
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

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

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

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

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澒洞昏王室。

梨园弟子散如烟,女乐余姿映寒日。

金粟堆前木已拱,瞿唐石城草萧瑟。

玳筵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

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

译文:
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爧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;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
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
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

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
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澒洞昏王室。
梨园弟子散如烟,女乐余姿映寒日。
金粟堆南木已拱,瞿塘石城草萧瑟。
玳筵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
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

从北周开始,西域乐曲和舞蹈逐渐传入中国,经过初唐盛唐的大量吸收,以供宫廷欣赏,到唐玄宗时已达极盛状况。
杜甫在开元年代看过公孙大娘“舞剑器浑脱”,舞姿神妙。

时过五十年

(大历二年767),遇到她的弟子李十二娘,也看了她的舞蹈,听了乐曲,便写了这一首追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诗,既赞美了公孙大娘精湛的舞技,又由此勾起了诗人对盛唐的怀念,抚今思昔,无限感慨,哀愁不已。

诗只用两韵,前一韵共十四句,写公孙大娘的舞技之高超以及后传有人。
对公孙氏的舞技分别从观众“色沮丧”的表情、“天地为之久低昂”的感觉,“爧如羿射九日落、矫如群帝骖龙翔”的视觉,“来如雷霆收震怒”的听觉,以及“罢如江海凝青光”的视觉等不同角度去写的,富有立体感,生动地再现了公孙大娘的精彩表演。

而对她的弟子,则以略写的手法处理,这样既避免了重复,又突出了重点。
这正是诗人的用意所在。
公孙氏的舞姿,与意气昂扬繁荣昌盛的盛唐景象相一致。

这正是诗人所以予以极尽赞美之辞的原因所在,意在对盛唐的怀念,希望能中兴再现这一盛况,因而由此转入写感慨与忧愁。
下一韵共十二句,一面写公孙氏的剑器由梨园“初第一”、到“余姿映寒日”,以“曲复终”作结,

一方面写唐王朝“五十年间如反掌”、玄宗作古“木已拱”,两者交替描述,彼此映照,抚今思昔之情流溢于字里行间,感慨与忧愁相煎,致使诗人于曲终舞罢离席后不知往哪里去为好,而反愁走得太快。

结尾两句正与他在《哀江头》诗中“黄昏胡骑尘满城,欲往城南望城北”两句的写法相似。
对此,仇注曰:“足茧行迟,反愁太疾,临去不忍其去也。
”浦起龙评曰:“结两句所谓对此茫茫,百端交集,天涯流落,去住两难。

公孙大娘,盛唐时人,籍贯、身世不详,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,以舞《剑器》而闻名于世。
她在民间献艺,观者如山,应邀到宫廷表演,无人能比。
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,创造了多种《剑器》舞,如《西河剑器》,《剑器浑脱》等。
安史之乱后,她的学生李十二娘仍在四川一带献艺。

据《国史补》记载,张旭深得草书笔法,后传给了崔邈、颜真卿。
张旭说:“开始时,我听说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,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。
”每次饮酒,张旭在喝醉时就草书,挥笔大叫。
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,世上人称他为“张颠”。
酒醒后,张旭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,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。

扩展资料

有关的诗词

唐代诗人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》:
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
耀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
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
译文:从前有个漂亮女人,名叫公孙大娘,每当她跳起剑舞来,就要轰动四方。
观看人群多如山,心惊魄动脸变色,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,起伏震荡。
剑光璀灿夺目,有如后羿射落九日,舞姿矫健敏捷,恰似天神驾龙飞翔,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,令人屏息,收舞时平静,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。

诗词赏析:诗的起首八句是回忆儿时所见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。
诗人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,淋漓畅酣地描绘了公孙大娘精妙绝伦的舞蹈技艺,诗句写得突然而来,忽然而止,笔法之妙,有如七宝楼台,变幻起灭,使人神移目眩,应接不暇。

公孙大娘的舞艺自是高超,而诗人如此尽情赞美则又寓有深意。
因为大凡一位拥有巨大社会影响的艺术家,往往能象征一个时代。
公孙大娘是开元年间极负盛名的舞伎,并且在唐玄宗亲自教授法曲的梨园弟子中名列第一,她自然有资格代表她所生活的那一歌舞繁华的时代。
所以在颂扬公孙大娘舞蹈艺术的美妙诗句里,实际则饱含着诗人对开元盛时的无限眷恋与向往之情。

创作背景:杜甫6岁时,在长安观看过公孙大娘的表演。
“安史之乱”后,杜甫流落到白帝城,碰巧看到了公孙大娘的传人——李十二娘舞剑器。
盛世已去,斯人老矣,公孙大娘的弟子沦到了街上跑摊卖艺的档次,至于其本人则早已不见踪影,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,不由得把公孙大娘昔年舞剑器的盛况用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诗咏叹出来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公孙大娘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张旭

关于梦到公孙大娘的舞剑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若需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77788828.com/3oB8FfFnIwlj.html